讀書心得 - 有七個名字的女孩

我花了這兩個禮拜通勤加睡前的時間, 讀完了新書 "有七個名字的女孩 The Girl with Seven Names ".

時間回到幾年前, 我買了本關於北韓的書, 中文翻做 "沒有您, 就沒有我們", 將它當成練習英文的途徑閱讀, 開啟了我對北韓的好奇心. 數月前在蘋果新聞看到一位脫北女孩的故事介紹, 我便興起透過我的Kindle預購了這本書.



閱畢之後我才發現, 脫北者的真人真事早非新鮮事, 已經出版數本了, 亞馬遜上這些書的網友評價中也提到這些故事都大同小異.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心癢先上網查過資料, 而在沒有心理準備下, 穿越到十年前的東北, 冰雪覆蓋的鴨綠江畔, 跟著女主角開始長達十年的冒險.

書的開頭從女主角的外婆講起, 起源於一張 "黨證". 在南北韓分裂前的戰亂時期, 美軍在朝鮮半島掃蕩共產黨, 這位外婆機靈地把朝鮮共產黨的黨證藏起來, 以躲避追查. 直到共產黨強勢回歸, 政權鞏固之後, 反回來清查黨員在的忠誠, 棄黨證而不顧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相對的, 這位外婆得以證明了她對國家, 對黨, 對領導人的忠誠, 換來了她的社會地位以及對子子孫孫的庇蔭.

數十年前的北韓, 是有經濟行為的, 尤其是位處邊境的城市, 除了中央配給的物資之外, 人民透過貿易行為換得舶來品. 看向江的對面, 彼岸中國的城市也沒多吸引人. 邊境守衛在收取手續費後也不怎搭理來往走私的人們, 北韓小孩也會跑到對岸跟中國的小孩耍.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 女主角的好奇玩心, 驅使她在滿18歲生日之前, 偷跑到了中國, 還搭車到了瀋陽到她父親遠親的家裡寄宿.

幾天的翹家變成了近十年的分離, 是殘酷的結果. 蘇聯的解體加上北韓政權的動盪, 迫使女主角繼續違法待在中國, 而留在家鄉的同胞承受飢餓. 也因為家人逃脫的指控, 母親與弟弟得要四處遷徙躲避, 終而斷了聯繫.


到這裡才僅是故事的開端, 我就不多提書中內容. 只想點出兩個值得思考的點跟大家分享:

(1) 北韓人民脫逃的動機無關乎政治, 而是飢餓.

身處不知人權為何物的世界, 不論人民多困苦, 也不會垂涎於 "自由" 而翻山越嶺而遠走他鄉, 米一包, 魚一條, 都是更強烈的誘因. 這是我之前完全沒想過的殘酷事實.

(2) 脫北者千辛萬苦得到南韓身份, 卻驚覺北韓的日子比較美好.

書中有提及南韓政府如何審查北韓難民並且給予安置救助. 然而經由女主角點出, 南韓的社會對年齡, 學歷, 背景, 有高度的重視與偏見. 即便脫北者看到江南如何光鮮亮麗, 回到現實日子, 依然只能日夜從事體力活, 隱藏自己的原籍身份度日.

這本書中女主角心境的描寫非常多, 許多矛盾的情緒刻畫生動. 首次打開人生眼界的泱泱中國, 光鮮之下有諸多黑暗的面向. 同血同源對南韓的嚮往, 分裂六十餘年後卻是一個難以打入的迥異社會. 北韓的教育中金髮翹鼻的邪惡白人, 卻對她幫助最慷慨, 最願意接納她北韓難民的身份.

來源 tedxtaipei.com

北韓難民從冒險渡河之後, 還需經歷數千哩的遷徙躲避. 途經中國東北諸城市, 在故事中也有不少的篇幅. 除了對北韓的好奇心更濃之外, 也不禁想親身看看中國東北的風光了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河疑雲

如何種植芝麻葉